上世纪80年代中期,以上海锦江集团诞生为标志,拉开了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大幕。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,中国酒店集团化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。
全球酒店行业权威杂志《HOTELS》近日公布了2022年全球酒店集团排行榜,前50强中,中国酒店集团占据15个席位;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,连锁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得了可观的进展,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、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批量涌现;与此同时,从业者对集团化运作的规律认识也在不断深化,集团内部系统建设方面的成果也可圈可点。酒店集团化运作对于整个产业的繁荣、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在盘点酒店集团化发展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,也需要认清酒店行业和酒店集团如今面临的问题。笔者认为,研究酒店集团的高质量发展,特别需要重视“均衡”二字。
在产业层面,要强调布局的均衡性。首先,酒店档次结构需要均衡。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,有认识上的,也有实践上的。特别是在高端酒店层面,非市场化的因素很多,需要重点突破;其次,酒店类别之间要均衡。比如在商务活动少的地区,新开发的酒店要特别重视针对性,不能惯性使然;第三,是区域之间的均衡。某种类型的酒店可能在一二线城市呈现需求饱和,但是在其他城市很可能还有足够的市场需求;第四,各集团要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策略,有些集团的发展已进入到比较高的层级,需要从更大的格局出发做筹划,也有些集团在规模、系统化建设等方面处在初级阶段,那就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固本强基的工作。
至于集团层面的均衡,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:第一,是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均衡,一些集团这些年来过度注重规模扩张,对质量强调不太多。规模是要追求的,但同时也需要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实现均衡;第二,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均衡,员工被忽视,企业难发展;第三,要关注生产经营与资产质量之间的均衡,中国传统的类星级酒店的资产质量不高,这极大制约着产业的繁荣发展,已经到了亟须认真解决的时候了;第四,更要关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均衡,处理好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。
中国酒店集团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,正在接近“而立”之年。原始发展时期跑马圈地的一些做法,在那个阶段有效且必要。但时至今日,经过发展和变化后的行业需要以更成熟的方式继续成长,比如对社会价值的关注和付出,比如对同行的关切和帮助,比如对商业伦理的认知和实践……在这些方面,头部集团更应积极行动。
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茶马古道上,近年来崛起了一个出色的民族品牌——松赞酒店。它的创始人白玛多吉打造这个品牌时首先是商业行为,需要盈利。但白玛多吉同时也是一名藏文化的传播者,通过酒店把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在开发、经营酒店的过程中更没有忘记承担社会责任,酒店的工作岗位都提供给当地村民,并努力做好培训,此举不仅帮助他们脱贫,还助力了他们成长。松赞的案例给我们展示了酒店集团走向成功的别样之路,也提供给中国酒店人很多深层次的思考。
总之,走过弱冠之年的中国酒店集团需要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角,认识到均衡的重要性,顺利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资料来源:迈点网